发布时间:2023-10-7 分类: 电商动态
前段时间经常听到关于p2p平台暴雷的消息几乎每天都有新闻媒体曝光网贷平台已经关闭甚至跑路的消息。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曾经中国最大的p2p平台陆金所,如今又传闻要上市了。
据路透社, 陆金所,报道,中国,一家财富管理平台已秘密申请在美国,上市,预计金额为20亿至30亿美元,并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上市。
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2011年9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
陆金所,背后有中国、平安的强大后盾因此,陆金所有诸多光环:中国第一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互金独角兽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资源供给,陆金所多年来稳居网贷行业龙头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互金独角兽,它有很多最爱,但它在走向市场的路上却屡屡碰壁。
资本\',的宠儿陆金所,\'上市后为何屡屡碰壁?
2011年成立之初,陆金所是国内最早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企业之一。此时,蚂蚁集团尚未从阿里,独立出来,京东分部也尚未成立。在过去的9年里,陆金所逐渐从单一的在线金融平台发展成为涵盖在线财富管理、普惠金融、机构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业务发展方向转变的背后,是其寻求上市的转变和妥协。
成立后,随着p2p业务的强劲发展,陆金所长期领先于同行。2015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越美国冷丁俱乐部,登上全球最大p2p平台的宝座。当时陆金所如火如荼,也受到资本的青睐
2016年1月,陆金所完成12.16亿美元的B系列融资,估值185亿美元,成为互金行业独角兽。时任CEO的计葵生自信地向媒体宣布,他计划在a股上市。随着2016年国内多家p2p公司集中上市,趣店、乐心登陆美,p2p行业迎来了‘高光时刻’。此时,在陆金所上市似乎是“志在必得”。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打破了陆金所的上市计划。
2016年5月以来,暴雷发生多起p2p平台事件,拉开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寒冬”。暴雷,等众多p2p网贷平台使得国内对p2p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持续收紧,行业政策趋严。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金所a股上市计划也将化为乌有。
2017年,陆金所成功实现首个全年盈利,上市的机会似乎来到了陆金所然而,暴雷P2P网贷平台的重新集中,再次粉碎了陆金所的上市梦想。之前风头正盛的P2p业务,成为了陆金所上市的最大包袱在整个p2p市场陷入僵局之后,单一的p2p网贷业务已经无法支撑陆金所100亿美美元的估值,这也是让其上市梦破碎的主要因素。因此,剥离高风险的p2p网贷业务,进行业务转型成为陆金所谋求上市的新方向。
业务转型只是为了上市。敌人能在包围圈下脱颖而出吗
2019年7月,陆金所正式宣布退出p2p业务。作为之前p2p的核心业务,值得称道的是,陆金所主动选择放弃。据陆金所P2P平台陆金服, 陆金服披露的2018年财务审计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营收为30.21亿元(含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0.15亿元),较2017年的38.18亿元下降20.89%;2018年全年净利润1101.58万元,较2017年的642.61万元增长71.42%。
来源:中国互金协会信函系统
可以看出,p2p业务对陆金所,来说仍然有很大的价值,但陆金所仍然毫不犹豫地砍掉了这项业务。现在,陆金所正在向金融科技公司转型,将单一的p2p业务转变为银行理财产品、集合资产计划、变更管理、基金投资等传统投资理财产品。
然而,以上市为目标的陆金所,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首先,蚂蚁集团和京东金融不容忽视。目前,蚂蚁集团的业务领域已涵盖支付、小额贷款、基金、保险、投资理财、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它拥有许多品牌和新的互联网业务,如支付宝, 余额宝幸运财富,互联网商业银行和芝麻信用。
京东金融拥有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牌照、跨境电商等六大牌照,建立了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保险、证券七大业务板块的架构模式。同时还向B端、C端引入了借条、投融资等业务条线。
除了蚂蚁集团和京东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向‘去金融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的时候,陆金所选择了向金融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今年6月,陆金所连续获得三张香港金融服务牌照,成功迈出国际化道路的第二步。2017年,开始布局国际业务,子公司陆国际获得金融管理局颁发的《市场服务许可证》,正式开业。此后,该公司于2019年2月再次获得“认可市场运营商”许可证,并获准正式向新加坡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虽然获得牌照并出口海外的路线符合陆金所目前拥有的业务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大数据、AI等‘重技术’业务必然会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未来在这样的科技金融环境下,陆金所能否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能否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当中国股市集体“逃离”美国?时,陆金所为何要逆流而上
瑞幸,咖啡诈骗事件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中概股在美生存的难度大大增加。所有主要的中国股票都准备相继“逃离”美股票。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金所为何选择在此时在美上市呢?
首先,陆金所自己的经营目标是瞄准国际化。早在p2p行业进入寒冬之前,陆金所就开始布局国际业务。虽然目前陆金所的业务体系和服务群体主要局限于国内市场,但陆金所希望逐步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未来成为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因此,在美上市将有助于陆金所金融业务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帮助其进入国际市场。
其次,在美上市可以给陆金所更高的估值。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和负面消息的影响。此外,经历了行业寒冬和政策监管收紧,将使其估值走低。而资本, 美国市场体系完善成熟,判断企业实际价值更为理性,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小,给出的估值会更符合企业实际价值。
此外,竞争对手也在争夺上市,在美上市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近日,国内最大的金融科技独角兽蚂蚁集团宣布,计划在A H上市,另一家独角兽京东数字分公司也报道,决定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当竞争对手纷纷选择回归a股时,陆金所在美上市将减轻一定的竞争压力,提高其上市的成功率
国际化已经成为未来的方向。在美上市能一帆风顺吗?
由于未来的目标是向国际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市已成为陆金所的最佳选择。然而,其上市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其中,影响陆金所上市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2017年至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P2P 暴雷事件。
自2017年起,陆金所启动了面向p2p的改革,并于2019年完全退出p2p行业。但是,目前陆金所脱不了互联网金融的标签,这个行业寒冬已经成为陆金所的一个印记,如何向外国投资者解释这个行业暴雷事件,如何在中国证券交易所外国资本市场信任度大幅下降的现状下获得外国投资者的信任,将是陆金所在美上市成功的关键因素
此外,规避或减轻监管风险也能为陆金所上市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据BernsteinResearch的研究,2017年大部分时间,C的小额信贷为蚂蚁集团提供了近20%的利润。然而,由于互金, P2P 暴雷导致的监管政策变化,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仅为1.93亿元,远低于第三季度的20亿元。如何避免监管日益严格对其财务报告数据的影响,将有助于陆金所提高上市成功率。
经过六年的市场长跑,陆金所能迎接美?的末日吗
自2014年上市传闻首次传出以来,陆金所已经在上市的道路上走了6年。虽然陆金所未来面临着频繁的管理层变动和坎坷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但以平安, 中国,为后盾的陆金所,能否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梯队上市的第一平台即使陆金所能在美,成功上市,其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必然艰难。摆在陆金所,面前的问题很多,比如监管风险的差异,如何在本地发展,陆金所上市后能走多远。也许,只有时间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版权。